王后沙龙中的罗马皇帝肖像奥地利的安妮王后夏季套房

这里曾经是路易十四之母、奥地利的安妮王后的夏季套房,1800年在拿破仑的授意下成为古董展厅。如今,这些展厅依然保留着当年的厅顶装饰,在奢华背景下,展现古罗马文物收藏。
太后的新居
1643年,法国国王路易十三驾崩。其妻安妮王后曾一度摄政,辅佐尚未成年的路易十四。她居住的套房自16世纪凯瑟琳·德·美第奇王后时代起,一直为历朝王后所专用。路易十四到了执政年龄后,安妮太后必须按照传统将王后套房让给路易十四的妻子。于是,她搬到一楼的套房里,并一心要将这里装饰得更加美轮美奂。1655年到1658年间,她命人将新居修缮一新。由于这里朝东,比较凉爽,而且没有壁炉,因此被称为“夏季”套房。
意大利风格内饰
内饰工程交由法国御用建筑师路易·勒沃(Louis Le Vau)负责。勒沃后来还参与设计了楼上的阿波罗长廊以及凡尔赛宫。意大利画家乔瓦尼·弗朗切斯科·罗马内利(Giovanni Francesco Romanelli)和法国雕塑家米歇尔·安吉尔(Michel Anguier)完成具体实施工作。套房的内饰风格效法意大利宫殿,如罗马的法尔内塞宫(Farnese)、佛罗伦萨的皮蒂宮(Pitti)等。厅顶装饰一直保存至今,折射出整所套房当年的奢华盛况。
在装饰主题方面,每个房间都体现出前女主人安妮太后的显赫地位。古代众神与圣经人物,以及代表四季、万物、星辰和美德的象征物交相辉映,一同为安妮太后歌功颂德。

古董长廊
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后,曾经的王室套房逐渐被改造成博物馆。这所套房非常适合展示意大利古代雕塑,不仅因为内饰风格与之不谋而合,更重要的是,这里位于一楼,足以承载大理石雕像的重量。
1798年至1800年间,建筑师让-阿诺·雷蒙(Jean-Arnaud Raymond)负责全新“古董长廊”的改造工程。他命人拆除房门和隔墙,把各个房间打通,并建起一排排圆柱和大型拱廊,令整间长廊更显宏伟壮观,气势不凡。
古罗马文物
1815年,法兰西第一帝国正式告终。许多曾作为战利品来到法国的雕塑作品陆续被送回来源国,但其中的杰作被保留下来,在卢浮宫里展出。目前,这里主要陈列着古罗马艺术品,包括大理石雕像、青铜雕像、浮雕,以及来自庞贝古城的壁画。参观者可以欣赏到罗马共和国末期的艺术品,如名为“多米提乌斯·阿赫诺巴尔布斯”(Domitius Ahenobarbus)的浮雕,还有展现公元二世纪罗马帝国的“哲学皇帝”哈德良(Hadrien)和马可-奥勒留(Marc-Aurèle)的作品。
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……
卢浮宫逐步建立起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物收藏。1692年,路易十四将其部分藏品安置在女像柱厅。1798年,在意大利战役期间获得的文物被运至卢浮宫。原安妮太后的套房随之改为古董长廊。1807年,拿破仑一世从妹夫卡米洛·博尔盖塞(Camille Borghèse)亲王手中买下其艺术品收藏,随后命人将古董长廊扩建至与之毗邻的房间。如今,在这些展厅里陈列的杰作中,包括著名的《米洛的维纳斯》 雕像。

卢浮宫内的古罗马艺术
“带翅膀的精灵”壁画残片
1 sur 12
知识花絮
皇帝的发型
无论是奥古斯都、卡利古拉还是尼禄,每位罗马皇帝都命人为其创作雕像,以便在辽阔的国土上广泛传播。皇帝雕像上的五官特征通常都经过理想化处理,往往都以庄严肃穆的形象,展现统治者所应具有的全部美德。在区分不同罗马皇帝的雕像时,主要根据发型来判断。每位皇帝都有各自特定的发型。例如,奥古斯都皇帝的头像一般面颊无须,前额上的头发呈钳子形状,而马可-奥勒留皇帝则是一头卷发,并蓄着大胡子。

古典式红色
这种红色名为“庞贝红”,经常出现在庞贝古城出土的古罗马绘画作品上。从1748年起,随着首批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发掘工程启动,曾被维苏威火山灰掩盖的庞贝古城,成为当时方兴未艾的文化旅游的必经之地。庞贝古城的壁画作品尤其成为艺术家的灵感源泉。卢浮宫博物馆中的一些展厅也采用了这种红色作为装饰色,例如“红厅”。
